和解学の創成

  • 1872年東京 日本橋

  • 1933年東京 日本橋

  • 1946年東京 日本橋

  • 2017年東京 日本橋

  • 1872年8月〜10月北京 前門

  • 現在北京 前門

  • 1949年前後北京 前門

  • 1930年代北京 前門

  • 1895年台北 衡陽路

  • 1930年代台北 衡陽路

  • 1960年代台北 衡陽路

  • 現在台北 衡陽路

  • 1904年ソウル 南大門

  • 2006年ソウル 南大門

  • 1950年ソウル 南大門

  • 1940年代初ソウル 南大門

東郷和彦「东亚的“和解”与“和解学”」

“和解”的定位 

 

说起来,笔者至今从事“外交”和“研究”工作的人生中,“和解”问题中最大的主基本架构对简单以日本所参加过的太平洋争的三重 

 

所谓三重是指A)与英美战争,基本上是作为帝国主义列一员的对等性战争(B)对于此前合并到日本帝国的台湾韩国而言日本作为殖民地统治者是“加害者”中国而言尽管以何时为起点存在争议日本作为侵略,同样是“加害者”,(C)19世中叶以来日俄经历各种事由的战争仅就太平洋而言苏联悍然反有效的中立条,对谋求终止战争进行调停的日本发动侵略这样的日苏关系中,日本处于“受害者”的地位 

 

 “和解”问题的基本架构这场战争的三重决定。 

 

架构中,实际蕴含着难问题构是(A)与英美之间爆发的“帝国主对等性战争日本战败后,不得不作为失败者赔偿此前国际社会所承受的负担割让领土并支付赔偿金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正值包括国法在内的理遇到折点,日本不成为战败国,而且通过,以和平罪”进行侵略的罪名被定罪。多日本人无法接受的、根据事后法所进行的审判,而且是胜利者实施,。 

 

日美两国众多人士的努力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同盟”关系,并未上述战后处理的矛盾凸显出来可以认为,今天大多数日本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是,问题的根源并未消,从个意,安倍首相2015年4月29日美国参众两院的席会所作的太平洋争中死难士兵的灵魂依偎在一起 的演说,作为走向“和解的里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其后,奥巴马总统2016年5月27日访问广,安倍首相于年12月27日访问夏威夷,他们分别向原爆圆顶馆珍珠港相互敬献了花。 笔者认为这实现”和解“的更为重大的里程碑 

 

C)另一方面,在日苏关系中,日本于“受害者”的位置,冷,日本的国家利益,在于将“受害者”的表达为最为强硬立场,要求立即全部归还,“只有领土问题解决才能开始经济合作(入口论)”然而,1985年戈尔巴总书记上台后,作为加害苏联的立出现软化,开始提倡在国社会避免使用武力和行国合作外交新思”。日本政府中也有人相应提出了可以在领土问题上相互解决问题的看法由于日本拒绝了邦成立后不久方提出的秘密提案1992年),普京总统上台不久《伊尔茨克定》(2001年)遭到搁置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挫折但是,当前面对中国的抬头,俄斯和日本继续做出努力,通相互无胜无败解决问题 

 

 

日本政府的“和解” 

 

结束了处理程序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自1980年代以来,被要求承担加害责任战败后70年的岁月里,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国民始终都努力思考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作出各种解读 

 

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认识问题似乎正在引起日本和中有史以来最重的争主要原因是什么?当今日本政府采取何种立场 

 

后,日本承认了后占判中的有罪判决、以及《旧金山和平条》第11条中判决后,(1)“右派”试图恢复前日本荣誉的立重新建构历史认识 “左派”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对于亚洲国家的加害历史,两者求作民族灵魂尊行了激烈的辩论 

 

1995年首相谈话(所的“村山谈话”)中,终于达成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看,村山的话语是社会党首相与大部分来自自民的阁僚所形成的不的组合中诞生的正因为如此,这一谈话作为“右派”和“左派”的共识,形成了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基础。 

 

1995年2015年的20年日本政府相关国家,即中国,国,朝,英国,荷和美国所有交涉谈判中,村山谈话始终是其基本架构 如果时间日本外务省从事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工作,就会深深感受到,外务省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村山谈话。 

 

1995年8月村山谈话笔者任职于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二等公使。当读到以“殖民主义”、“侵略”为关键词、表示“痛切反省和衷心道歉”的谈话内容,当即向当时莫斯科最畅销的周刊杂志投稿,指出“这是富于勇气的谈话,下面该轮到俄罗斯向日本显示勇气了”。 

 

正因如此,2015年二战结70周年之际发表的安倍谈话有何内容,本人非常关心并行了追踪。安倍首相在此之前,于村山谈话之后使用“侵略”一向曾公开提出批,随着谈话发时间临近,安倍虽然始表示“在体上承”代内的立,但是其中不承哪些内容、承哪些内容,仍然并不明确 

 

笔者通过家中的电视关注着谈话发表,整体上结果令人欣慰。因为该谈话继承了村山谈话的最为重要一点,即正视日本作为加害者的历史认识的责任,并对此保持谦虚的态度。对整个谈话进行详细分析留待他日,在此仅就该谈话中两处最为重要的内容做一分析。 

 

“事变、侵略、战争,任何武力威吓和行使都不能再次成为解决国际纷争的手段。永远诀别殖民地支配,必须建成一个尊重所有民族自决权的世界。伴随着对上次大战的深刻悔悟之念,我国如此宣誓。。。。。。我国对上次大战的行为一直反复表明了痛切反省和发自内心的道歉。。。。。。如此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不会动摇”。 

 

开头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段文字可以说继承了通常所说的村山谈话的内容。关键在于,“痛切反省和发自内心的道歉”,并就此表示“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不会动摇 

 

当然,安倍谈话是就什么提出的呢?这里说提到的是上次大战的行为”。尽管提到了“侵略”和“殖民”,但是这里并没有严密地明确与“上次大战”的关联 

 

从并不介入严密的历史阐述这点来看,安倍谈话的态度是与村山谈话一脉相承的。村山谈话最开始最为“左派”所诟病的,就是虽然的确使用了“殖民地主义”和“侵略”等词汇,但是并没有提及对哪些地方进行了这样的行为。而且,这里所使用的“侵略”一词与远东审判中所使用的国际法用语“侵略”是何关系,并未做出明确界定 

 

村山谈话并非法律性或史性的文件,述大多数日本人所能够理解并出共的普通化的、直感受式的内容,才能在今后作全体日本国民的共识发挥作用。关于一点,我曾试图为维谈话背景的卡尔-雅斯帕斯的点,与作村山谈话背景的日本式思考来源的木大拙的行比加以拙著重新审视历认识》『歴認識を問い直す』第四章“关于中国”(第四章「中国の場合」角川新書、2013年) 

 

笔者认为,安倍谈话足以承了村山谈话的理由,就在于它将将地承了“村山谈话”的内容,并通与村山谈话不同的叙述方式,述了大多数日本人大体能够接受的点。在下面段文字中可以看出。 

 

“在日本,后出生的人目前超全体人口的80%左右。不能和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我的子后代背不断罪的宿命。但是,即使这样日本人也应该超越各代,从正面面对历史,本着虚的度,接受去,并具有将其未来的任。” 

 

部分文字的前半段被大家广所知。里指出了与争全无关系的年代出生的年一代,不应预先背起道歉的命运。谈话发表后,引起了日本国内外的瞩目,日本“右派”声高声赞扬,而“左派”和国外的史自由派学者提出了强烈的批认为这是安倍首相史不负责任的思想。 

 

奇妙的是,关于后半段,可以日本国内外,无是日本的“右派” “左派”,此后都完全没有提及。 

 

一奇妙象的理由是极明确单纯的。从“右派”角度来看,后半段否定了他“关于任的认识问题经结束”的点。因此他不愿看到点,最好是不再提及并逐却。从“左派”角度来看,尽管“本着虚的度,接受去”一主很不,但是如果该观点就不得不安倍首相做出高度价。而“左派”一般不会安倍首相的外交、安保政策予肯定,因此关于一部分也最好是不再提及并逐忘却 

 

  

史和解”的 

 

本文最开始曾提到,关于认识问题,日本目前与国和中国存在着极问题 

 

2015年安倍谈话之后,两国外相于12月28日,就当前最大案的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划代的协议,似乎日关系走向了和解。 

 

然而,达成该协议的朴槿惠总统此后因崔顺实劾,而于2017年3月被免,5月任的文在寅总统虽然未求重新判,但是转变了立,将政策的根本移到“受害者中心主”方面。一立今后将如何具体化,尚不确定。 

 

最近征用问题2012年5月国最高法院小法庭,1965年日韩协议并未解决该问题该问题被再次上国最高法院大法庭。 

 

文在寅政府是政府的直系,得到了抱有意性的、法理式反殖民主思想的法律界的强有力支援。2018年的某个时间点上,有可能做出包括新日、三菱重工在内的众多日本企有罪的最判决 

 

日中关系中的认识,情况。以往日中认识问题,大体上是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以及已问题化的尖阁岛钓鱼岛者注)问题这两点。然而事上,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了“判研究中心”,2015年南京问题记为教科文组织记忆遗产2016年上海范大学开“慰安妇问题历史博物”等等,中国在问题上的日包网被大大深化并展开了2017年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展开,安倍和习近平在该年中举行了两次会谈,2018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日中两国之间的对话取得了进展,然而如果今后两国关系的基础开始崩溃,上述这些方面何时爆发历史认识问题的摩擦都有可能不得不说中日关系处于脆弱之中。 

 

目前,日、日中的认识问题,已超出了单纯“加害者”和“受害者”之的、“在何种程度上以作受害者的己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行了道歉”、“道歉到何种程度,作加害者的方能够可”的争。可以说该问题超越了最基本的对历史的道德性、理性认识,被卷入了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纠纷之中。 

 

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如何应对这认识问题呢? 

 

第一,国和中国所提出的问题,最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应该贯彻对认识问题的一定地持住自己的主 

 

第二,所的立是什么呢?就是认识到不可否的“加害者”的立,同立足于由此生的度,定地拒绝违反事的批判和度的要求。 

 

第三,作政府,这样的立是以什么依据的呢毋庸言,里所提到的安倍谈话中的后半部分“本着虚的度,接受去”,是今后日本最佳且最强有力的问题的立 

 

最后,“本着虚的度,接受去”首相或政府的问题,每个国民应该将其作为自己的课题加以考虑 

 

“和解”所追求的目的 

 

“和解”的角度来看,目前笔者思考的大致就是上述内容。基本上,笔者认为,争中所承担的角色加害者”和“受害者”,通加害者”的道歉和受害者的,“和解”方能实现虽然现实世界中,源于本国利益驱动的“权力”因素使得这一结构出现了各种变形,但笔者仍然认为这是基础 

 

那么,“和解是建构什么基础之上呢至少作出发点的“和解”的基本构,浅野丰教授提出了以下三和解原 

 

  • 必须同时存在一种以上正义的前提下进行对话 
  • 意识到拉近国民感情的目的对他国国民进行耐心的说服 
  • 寻找到个人的尊重转变为对集体尊重的方法 

 

浅野进而认为,确立,“对于得以创造出国民的记忆、和情感的社会功能的共同认识和在种共同认识下基于三项原则的对于实际历史事实的议论,在保持某种均衡的同时进行,并且必华为产生新的道德、礼仪规范讨论些新的道德、礼仪规范构成了国家之相互关系的基  

 

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但是,考笔者所参与的有关“和解”的冲突,笔者和解学方法在当今的东亚是否真正适用存在一些思考。 

 

特别是在走向和解的冲突中,站在“受害者”角度的两国,也接受的是同时存在一种以上的正义以“南京事件”例。 

 

南京事件1937年12月。判中日本军队所犯暴行的典型案例随着1980年代关于审判的讨论,在日本,它被认为是历史认识问题争论的焦点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使得争论再起,根据中国的提2015年10月,南京事件被注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忆遗产至今尚未束。 

 

作为方所看到的正义,南京建立的“南京博物所展示的30万人遭到屠杀是最为接近真实的表述另一方面,日本“右派根深蒂固正义观则认为“大屠杀”说是共产党和支持它的欧美合作者所捏造的,所谓“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仅就笔者观察,相信两种说法中的任何一种的人似乎都很难认同有一以上的正 

 

但是,例如,存在着一种正陆军陆上及航空卫队干部的联谊团体“偕行,在1980年代前期日本关于南京事件的诸多争论被大幅报道时,决定独自调查1983年10月开始搜集资料实施调查机关报偕行1985年3月期中,刊载如下要点的结论,显示了其独自的“正义”。 

  

不用13,000,至少3,000人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尽管笔者开始编纂这一战史工作,从一开始就假定日并非无辜但是在这一庞大的数字面前仍不得不黯然自伤论战场实际情况如何战场心里怎样种大理都无以自辩作为与前日有着渊源的人士,我们必须向中国人民道歉 

 

以往在与中国人的对话中,提及南京事件笔者都将当时“偕行社所展示的正义作为自己的正义加以说明并表示,笔者所观察,这也是大多数日本人心中的正义对此,笔者从未遇到过中方再次反驳 

 

如果人们认识到正的多性,那么“他国国民使得国民感情接近”就没有任何困关于自己本身所相信的正义,画一条使得“国民感情接近”的线耐心地方,是完全有可能的 

 

笔者认为“将个人的尊重展到团体”没有任何困当站在自己所信仰的的立场时,无对方国家还是本国,抑或是第三国,都肯定存在着值得尊重的人画一条辅助线将对于那个人的尊重扩展到对于更加广阔的团体的尊重是完全有可能的 

 

“和解能不能成为解决“和解”问题方向 

 

围绕着南京事件,以上三种正义观同时存在可以说以极端的方式显示了“正义存在多种”的观念 

 

“承存在多种”的思想从何而来? 

 

反复思索本身的正义是什么是理所当然的而要由此认识到多种正义的存在必须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认真思考对方所说的正义是什么。由此,至少会产生对两种正义立场的根本性理解。由对于两种立场的理解,可能会扩展出第三种正义,即无论是对方还是本身都接受的正义。 

 

这样考虑的话意味着“认真思考对方的正应该是“和解”的出发点 

 

笔者此前提到今后在历史认识上日本于中以及世界所采取的态度作为安倍谈话核心内容“本着谦虚的态度,接受过去”极为重要笔者认为这里的“谦虚”始于试图理解方的立思想和感受。认真思考对方相同 

 

作为谋求“和解”的行动,要求今天的日本保持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的谦虚,不期而然地与“和解学”的出发点相一致 

(黄斌 訳)

  

 

本文概要『ワセダアジアレビュー』《早稻田评论 2019年第21期